English

媒体报道

中宏网 | 杨志安: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环境,增强我国科技的全球竞争力

来源: 日期:2024-07-02 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要坚持以开放促创新,健全科技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面向全球的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补齐开放创新制度短板”。如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问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演进。根据最新国家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已上升至第十位,目前全球创新格局保持亚美欧三足鼎立态势,科技创新中心东移趋势更加显著。我国现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必须要牢牢把握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性变量。

  增强我国的科技全球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是人类破解共同发展难题的最优手段,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当代中国鲜明的标识之一就是开放。中国的科技创新与世界的科技进步是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国际科技合作也日益紧密。迄今为止,中国创新驱动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不仅是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硕果,也得益于我国始终坚持系统思维,以全球视角推动创新不断蓬勃发展,因此,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必须要不断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继续利用系统思维去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开放创新生态,同各国携手打造更为开放、公平、公正的科技发展环境,持续推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建设水平逐步提升。主动布局、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从而构建全方位、高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体系。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能促使我国可以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自主创新,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全球竞争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科技创新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中显示,我国的全民创新潜在生产规模非常大,中国一旦进入某个领域,科技创新产业链集群的规模化优势就可以爆发出来。因此,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就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当前的新发展阶段,不断完善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理念,准确、完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此外也应依托技术体系,综合测评我国各类产业的优劣势,聚焦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持续推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建设相结合,不断促进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以及产业链深度融合。积极引导我国的产业基础向现代化、高级化方向调整,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从而更加有效地支撑以及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强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不断加强科技安全及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全球科技研发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经济、投资等增长,目前正在面临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促使各大经济体都将科技变革视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能力。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此引发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从历史维度来看,关键核心技术安全可控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支撑,也是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应坚定不移地加强党对科技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国家安全和科技安全意识,不断推进我国科技安全管理责任机制、科技安全预警体系以及科技安全法规制度的建设。使得我国的现代科技在成为推动各个领域发展核心动力的同时,也可以为各个领域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提供更加丰富有效的手段,在开放的环境中筑牢保护国家安全的防线。

  持续推动科研中心城市的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不仅在于国家层面的努力,各地区也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科技创新摆在各省份发展的全局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独特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以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队伍,高水平产业集群为重点打造高品质创新生态。以本地区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持续赋能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以及积极引导培育未来产业,不断开辟新的发展赛道,创造发展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各地区积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同时,也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依托创新平台资源,搭建地区间顶尖人才及其团队的交流平台,强化人才交流协同,鼓励支持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合理流动,着力形成线上线下联合、产学研用协同的格局。

  面对新的世界发展格局,在当前阶段需要进一步抓住机遇,精心谋划迎接新挑战,在已取得的成就上继续挖掘创新潜力,推动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实现2035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这一目标看,加速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势在必行,也是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作者:杨志安,中宏观察家、辽宁大学地方政府债务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