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7日,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秉持前沿学术理念,聚焦经济领域热点议题开展第十一期经济学论文研讨会。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丹宁教授、经济学系副主任滕兆岳副教授、赵哲副教授、贺城讲师、邓晶晶讲师等5位专家学者受邀担任点评嘉宾。研讨会精心遴选2022级程瑷琳、孙洲、殷洛文三位同学的优秀论文,涵盖新质生产力与城市经济、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创新、数字经济与性别工资差距等前沿话题。师生齐聚,借学术交流与老师点评,为经济学研究注入新动能,助力学科前沿探索与人才培养。
程瑷琳的论文《政府对新质生产力关注度对于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一基于“强基”“聚智”“焕新”效应》聚焦政府对新质生产力关注度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强基”(固投筑牢物质基础)、“聚质”(人力资本注入创新动力)、“焕新”(绿色技术激活协同动能)效应展开。孙洲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提高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调节效应》一文中,基于2015-2023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等方法,实证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殷洛文在《数字经济、职业性别隔离与性别工资差距》一文中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改善职业性别隔离(横向与纵向)显著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对低收入、已婚已育及农村户籍女性效果更突出。

各位点评老师们指出3篇论文聚焦热点问题,研究视角新颖,逻辑较为严谨,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研究通过引入国家级,省级数字经济变量,研究方法科学,结论可信度较高。研讨会最后,张丹宁副院长提出学生们的论文在理论机制探讨上可进一步深入,对部分变量的测度也可更加细化,政策建议若能结合具体案例或试点经验,将更具实践指导性,期待后续研究能在跨区域比较、长期效应分析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本次研讨会搭建了师生共探学术前沿的优质平台,既展现了拔尖基地学生在经济学领域的思考深度与创新能力,也通过资深学者的精准点评为研究深化指明方向。未来,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将继续聚焦学术前沿与现实问题,以高水平研讨促进思想碰撞,持续为经济学研究培育新生力量,推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