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基础学科拔尖2.0班

辽宁大学第三届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圆满闭幕

来源: 日期:2025-07-13 阅读:

2025年7月12日,由辽宁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三届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成长伙伴”国际暑期学校在辽宁大学蒲河校区则行楼133会议室圆满闭幕。本次暑期学校于7月8日开班,共计5天,设置名师系列讲座、青年讲坛、海外前沿课程、学术竞赛课程、学术前沿课程、论文指导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七个板块课程。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32名同学参加本次暑期学校,反响热烈。

名家系列讲座开阔学生视野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谢地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特聘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李正图研究员主讲名家系列讲座,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场学术盛宴。

IMG_2282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政教授主讲首场名家系列讲座

李政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为题主讲暑期学校名家系列讲座首场学术报告。他以清晰的逻辑梳理了二者的内在联系,指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李政教授的讲座贴合实际、内容深刻且生动鲜活,不仅让学员们对这一重大课题有了系统认知,更让同学们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期待。

IMG_2314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教授主讲名家系列讲座

程恩富教授以《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综合学派的20个自主理论》为题,分享新马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他指出新马派的发展一直遵循着“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的原则,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理论创新,提出资源与需求双重约束论、公平与效率同向变动论等理论,体现了新时代新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守正创新。

经济学院谢地教授主讲名师系列讲座

谢地教授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探索经济运行、发展、开放规律》为题,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与发展方向。他首先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个版本与知识谱系,并进一步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应该处理好的十大问题,最后从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三个维度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方向。该讲座为学生搭建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清晰框架,激发了同学们在政经领域深入研究的兴趣。

IMG_2297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李正图教授主讲名师系列讲座

李正图教授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理论阐释》为题,主讲名师系列讲座。他指出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内大循环推动国际大循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关注科技与生态两个新要素,并将其融入生产过程中形成新闭环。随后,李正图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论文写作的八大要素,并围绕选题与标题两个要素进行重点讲解,他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深耕学术。

学术前沿课程拓展学生思维

中国人民大学李戎教授主讲学术前沿课程

李戎教授以《从艺术创作看学术创作:以地方政府股权资产规模测算为例》为题主讲学术前沿课程。他首先介绍了艺术创作与学术创作的三个层次,一是下苦工但思想上慵懒,二是一个核心创意不必有很大工作量,三是一个引领时代的创意或一个核心创意配以巨大的工作量。随后,他以地方政府股权资产规模测算为例,分享分析问题,进行学术创作的思路。李戎教授的分享深化了同学们对学术创作的理解,让同学们深受启发。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王勇主讲学术前沿课程

王勇教授以《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视域下的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综述与展望》为题讲授学术前沿课程。他首先介绍新结构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与概况,讲解新结构经济学体系的逻辑主线:发展、转型与运行,进而解析禀赋驱动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的定量框架进行分析,最后介绍新结构经济学的政策视角。王勇副教授的精彩讲解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新结构经济学以及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兴趣。 

海外前沿课程开阔学生国际研究视野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胡肖然助理教授主讲海外前沿课程

胡肖然助理教授以《创造力和情感之间的联系》为题授课。他指出区别于“生成”的创造力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并分析正向情绪在拓宽认知边界、促进创造新颖性方面的作用,以及负向情绪在准确评价、提升创造有用性方面的作用,指出情绪情感在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胡肖然教授的分享为同学们带来全新的学术视角,帮助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独特价值,培养创新思维与情感认知能力。

6ffa2451ada72ea137d83939ff72440

日本同志社大学李翔宇老师主讲海外前沿课程

李翔宇老师以《从表格到网络:看懂产业结构的另一种方法》为题授课。他在梳理产业与分类、产业与结构、产业波及效果等内容基础上,深入讲解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并比较定量的投入产出分析与定性的投入产出分析和图论的各自优势与局限性。李翔宇老师的授课系统梳理了产业结构分析框架,带领学生了解海外前沿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学术竞赛课程提升学生竞赛创新实践能力

吉林大学王文成教授主讲学术竞赛课程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王文成教授以《“挑战杯”创业竞赛解读与备赛》为题,介绍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的经验方法。王文成教授首先解读了历年“挑战杯”赛事的参赛要求、大赛主题、比赛赛制等内容,进而介绍项目评审主要关注点,并借助典型案例讲解如何修改完善参赛作品。他指出,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能够从学术、职业规划、人际交往多个方面得到锻炼。王文成教授的讲解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创新创业类竞赛的备赛方法,调动了学生参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青年讲坛解读热点议题

IMG_2327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绍勇教授主讲青年论坛

孙绍勇教授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为题,立足时代发展新趋势与新要求,深刻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本质、现代化价值意蕴,剖析其赋能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内在机理,并指明实践方向,让学生明晰经济现代化与科技现代化互融互促的关键意义。

IMG_2332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杨副教授主讲青年论坛 

张杨副教授以《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探讨——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角度》为主题,对比分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与当代社会,强调学好政治经济学须深耕原著。他指出,政治经济学应穿透物与物的表象,洞察人与人的关系。同时,他结合中国经济的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等现实问题,阐明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总和、所有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论文指导课程提高学生论文写作水平

本次论文指导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部分,论文指导理论课程由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杨思莹副教授主讲,论文指导实践课程以经济学拔尖基地学生论文指导课的形式进行。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杨思莹副教授主讲论文指导理论课程

杨思莹副教授从专业文献阅读、论文选题、数据分析处理、学术论文写作四个方面进行讲解。他首先介绍专业文献的查找、甄别、管理、阅读、运用,讲解选题的重要性、选题原则、如何找选题。在此基础上,举例讲解数据查找、指标设定与处理、常见模型,最后讲解论文各部分写作的基本原则。杨思莹副教授的精彩讲解使学生掌握了专业文献阅读的方法、论文选题的技巧、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以及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为今后开展学术研究、撰写高质量论文奠定坚实基础。

论文指导实践课程现场

论文指导实践课程由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老师对同学们汇报的论文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孙一鸣、白一鹏、王仲可、阎勃禹、于思凡同学分别进行汇报,经济学拔尖基地张广辉教授、曹艳秋教授、孔晓副教授、滕兆岳副教授、宋君卿副教授、魏博文副教授、韩蕾副教授、李永涛副教授、周晓蒙副教授、由雷讲师、荣莹讲师、贺城讲师和邓晶晶讲师从论文选题、写作语言、模型构建等多方面对学生论文进行点评,并提出针对性修改建议。

结课仪式

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广辉教授主持结课仪式

张广辉教授对本次暑期学校进行简要总结,并寄语同学们三点期待:一是要牢记基地班的使命与初衷,厚植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二是希望同学们培养批判精神,在学术讨论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理论发展。三是开拓全球视野,在国际对话中构建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

本次暑期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号召,致力于为经济学拔尖基地学生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通过邀请中外知名学者授课,课程内容不仅涵盖经济学前沿理论,还特别设置学术竞赛和论文写作等专题,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课程结束后,学员反映受益匪浅。不仅在基础课程之外拓展了学术视野,系统掌握了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为后续深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本次暑期学校的系统学习和深度交流,相信经济学拔尖基地的同学们将成长为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创新研究能力、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