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引导青年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落实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一体化办学机制,贯通社会现实场景中的真实问题,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组织开展了“千名学子寻访千乡”暑期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同学们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学以致用,既为地方发展提供宝贵建议,又在基层历练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将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青春力量。
团队一
2024级本科生李鉴达同学赴盖州市青石岭镇,围绕当地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影响、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路径等问题展开实地调研。8月3日,李鉴达同学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境况的老人进行走访,涵盖空巢高龄老人、空巢低龄老人、非空巢高龄老人及非空巢低龄老人。交流中了解到,当地基础医疗有保障,老人们身体状况较好、心态开放,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对互助养老模式意愿较高。

8月7日,李鉴达同学在青石岭镇政府与各村支部书记、副镇长张欣展开交流。调研发现,当地政府已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土地流转、机械化种植缓解农业生产压力,开展孝道宣传、节日慰问等活动关怀老人。此次调研立足实际,为分析老龄化成因及探索养老体系积累了鲜活素材,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实践支撑。

团队二
8月7日,2024级本科生王睿萱同学赴辽宁省本溪市歪头山镇南松木堡村开展调研实践,通过与当地农户共同劳动,深入了解个体农户种植、养殖及销售流程,结合专业知识为农户特产营销策略提出建议。实践中,王睿萱同学走访当地散养鸡鸭的农户,记录其饲养模式与成本,还与农户一同采摘西红柿、黄瓜等时令蔬果,并参与农产品分拣、装箱工作。
此次实践让王睿萱同学深刻体会到小农户在技术、营销上的困境,她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学习农业政策与电商技能,为农户提供更落地的解决方案,助力家乡小农户发展与地方经济进步。

团队三
2024级本科生吴昕格同学回到家乡,第二次参与清原满族自治县“返家乡”活动,在共青团清原满族自治县委员会开展实践工作。7月8日,初到团县委的吴昕格同学参与暑期实践岗位的面试工作。随后,她与另一位同学共同负责清原筐子沟红色抗联基地意见收集活动。

7月18日,吴昕格同学参加“重走雷锋路,青春报国行”。走进清原政务服务中心,观摩窗口服务流程、体验便民举措,与工作人员交流基层服务心得。吴昕格同学还走进清原第二高级中学抗联星火社团,观摩社团传承红色文化的特色实践,详细了解抗联精神学习教育的多样活动,感受青年一代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展现的青春力量。在清原筐子沟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抗联纪念馆珍贵史料、聆听革命先辈抗联故事,重温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吴昕格同学还参与清原文创征集活动,其提出的文创方案被家乡采纳,为家乡文创发展与宣传贡献力量。此次实践丰富了吴昕格同学对基层工作的认知,也增强了其服务家乡的意识。

团队四
2023级本科生陈美汐、陈晓彤、李靓、贾懿爽同学组成的实践团队,赴辽宁省北票市南八家子乡红村天鹅湾,深入调研该生态景区的保护与发展情况。红村天鹅湾位于大凌河流域,因常年不封冻的河水与优良生态环境,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天鹅越冬栖息地。自2016年起,越冬天鹅数量逐年增长,吸引大量游客与摄影爱好者。实践期间,团队首先考察天鹅湾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通过走访了解到,当地政府通过植树造林、河道治理及生态保护工程,显著改善了水质与土壤环境,为天鹅及其他野生鸟类提供了理想栖息环境。随后,团队参观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发现景区内观鹅廊道、停车场、商铺区等配套设施完善;当地成立的红村旅游有限公司计划分两阶段建设生态湿地和娱乐项目,目前第一阶段建设已初见成效,为游客提供了更优质的观赏体验。
此次实践让团队深刻认识到红村天鹅湾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结合上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也呼吁更多人关注并参与生态保护,共同守护“天鹅之乡”。

团队五
辽宁大学“青禾逐梦”团队(成员2023级本科生王姝达、赵梦楠)赴辽宁省沈阳市大潘镇,围绕菜市场摊位规划开展实践活动。团队针对发现的问题,合理规划摊位。团队先通过卷尺丈量场地尺寸,绘制分区草图。过程中,部分摊贩对规划存在质疑,出现将货物向已标注区域挪动的抵触行为。对此,团队成员主动协助摊贩整理摊位、加强交流,在互动中逐步取得信任,并广泛听取群众对市集规划的建议。
为推进规划落地,团队从细节入手:协助整理歪倒的蔬菜、归拢零散摊位,并在摊位前用粉笔划出半米宽留白。通过实际呈现整理后摊位顾客驻足增多、摊主收摊效率提高的效果,规划逐步获得认可。后续,团队按蔬菜、肉类、干货类别划定区域,采用不同颜色胶带区分通道与经营区,同时设计“前摆样品、后存余量”的摆放模式。最终,市场通道变得整洁通畅,摊主能够自觉维持摊位界限,部分摊主还自制标识牌强化规范。此次实践为菜市场规范化管理积累了实践经验,也让团队深刻体会到基层治理中群众沟通的重要性。
在经济学院第三期“千名学子寻访千乡”暑期实践活动中,共有18组(45名)同学积极参与相关实践。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经院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追求,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责任担当。同学们在走访农户、参与劳动、建言献策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更深刻地培育了家国情怀。这些鲜活的实践成果,既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青春动能。未来,经济学院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成长成才,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