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研究
15
近日,经济学院张紫薇副教授与其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尚子璐合作论文《生产网络中企业绿色转型的溢出效应——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在《南开经济研究》2024年第11期发表。 内容提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我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企业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企业绿色...
11
2024年12月11日,经济学院李政教授在《经济日报》理论版头条发表题为“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的文章。 全文如下: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东北振兴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什么样的全面振兴、怎样实...
25
2025年2月24日,国民经济研究院院长林木西教授,与博士后王聪共同完成的论文《加强预期管理 提高政策整体效能》,在《光明日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发表。预期管理主要通过信息传播作用于经济主体的心理层面,能够有效减少预期偏差,使良好的社会预期转化为有序、理性的经济行为,进而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信心和动力。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
经济学院谢地教授与博士研究生武晓岚合作在《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发表封面文章,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下劳动力再生产与健康保障》。 论文简介: 健康的劳动者是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和维系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实现基础。健康问题对劳动力再生产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还体现在劳动力再生产质量引致的不同社会的生产...
09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地方财政研究院王振宇教授与合作者(张航博士研究生、司亚伟副教授)在《财政研究》2024年第11期发表封面文章《中国式现代化与财政强国建设的基本考量》。论文简介: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强则国强。财政强国是一国财政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财政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是目标状态与行为过程的内在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与财政强国建设存在着逻辑层面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
2025年1月10日,《中国财政年鉴(2024)》财政理论与工作研究论文遴选结果揭晓,经济学院王振宇团队的论文入选,合作者为路遥、司亚伟。该文刊发于《财政研究》2023年第3期,题目为《地方财政生态“失衡”:量化测度、综合评价及其改进》。这是继该团队的《基层财政“三保”压力:历史演进、现实症结与长效机制构建》一文被《中国财政年鉴(2021)》收录后的再次收录。“财政理论与工作研究论文遴选”活动由中国财政杂志社牵...
06
近日,经济学院谢地教授在求是杂志社主管主办的《红旗文稿》(2024年第24期)发表题为“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 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理论文章。 全文如下: 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科学概括。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进行统...
10
近日,经济学院李政教授在《政治经济学评论》2024年第6期发表封面文章《增强国有经济核心功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论文简介:国有经济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经济形式和经济现象,具有一般性,也具有特殊性。不论是在发达经济体还是在发展中经济体,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有经济都在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学院杨志安教授与其指导的博士生胡博在CSSCI期刊《税务研究》2024年第12期发表论文《激发农村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研究》。 论文简介 农村消费以其强劲的增长潜力和较大的发展空间,成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税收政策对农村消费需求的提升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立足扩大内需战略目标,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指导精神,从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农村消费供给、农村消费环境三个方面厘清税收影...